—
—
— 分享 —
优化营商“软环境”,全省政法机关有哪些法治“硬举措”?又取得了怎样的成效?今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以严格依法行政、规范司法执法为抓手,从解决法治环境、治安环境、服务环境等具体问题切入,稳步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9月2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优化营商环境”主题系列(第2场)新闻发布会,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公安厅、省司法厅相关负责人进行介绍,并回答记者提问。
严打犯罪筑屏障
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离不开法治的坚实守护。针对涉企违法犯罪,全省政法机关“零容忍”,坚决筑牢企业发展安全防线。
全省法院聚焦关键领域,开展“打击破坏市场经济秩序”“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法官进企业法律服务”3个专项活动,打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组合拳”。今年以来,已审结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犯罪一审案件729件,为企业追赃挽损超15亿元。
多维度发力,全省检察机关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经济发展的重大犯罪。持续深化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起诉破坏营商环境涉黑恶案件29件209人,有力净化市场环境。严惩侵害企业合法权益犯罪,起诉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案件1479件3191人。同时加大对企业内部“蛀虫”的打击力度,起诉职务侵占、挪用资金、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案件187件292人,为经济平稳运行筑牢法治屏障。
全省公安机关强化涉企案件攻坚,依法重拳整治合同诈骗、职务侵占、挪用资金、串通投标等多发性涉企经济犯罪,已侦破相关案件308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6名,同步开展打击涉税犯罪“剑雨”专项行动,为国家挽回税款3亿余元,切实维护了市场经济秩序。
规范涉企行政执法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一环。省司法厅统筹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同题共答,在案件查处中,推动各地司法行政机关向纪委监委移送行政执法人员涉嫌违纪或职务违法、职务犯罪问题线索,强化震慑效应。截至目前,全省司法行政机关已移送问题线索145件,各市纪委监委处理处分345人,为企业挽回经济损失3100余万元,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保障护权益
在严厉打击涉企违法犯罪的同时,全省政法机关更注重以制度化保障让法治红利精准滴灌经营主体,为营商环境装上“稳定器”。
牢固树立“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案案都是试金石”理念,全省法院制定出台2025年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秉承善意审慎文明司法理念,持续做实涉企案件生产经营影响评估,今年以来已对27.68万件涉企案件开展生产经营影响评估,通过“活封活扣”、财产置换、慎用惩戒措施等方式盘活企业资产163.82亿元。
全省检察机关聚焦执法司法痛点堵点,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已收集相关案件线索151件,办结94件,为企业解冻资金、挽回经济损失约1000万元。同时,扎实推进涉企刑事诉讼“挂案”清理,持续开展打击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强化对行政违法行为的监督,加大对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的整治力度,取得明显成效。
全省公安机关全力以赴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组织开展“服务专精特新企业,共筑网络安全防线”专项行动,助力275家专精特新企业整改中高危漏洞1.07万个,有效避免重大网络攻击事件。深化民爆物品安全监管,聚焦运输、保管、使用等关键环节,实现爆破作业安全生产事故“零”发生。
省司法厅着力健全涉企行政检查制度规范,扎实开展行政执法(行政检查)主体资格清理确认工作,经司法行政部门审核确认并报本级政府批准,省市县三级行政执法(行政检查)主体共3622个,明确除依法审核确认并公告的主体外,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实施行政检查。
靠前服务解难题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践。全省政法机关主动靠前服务,用精准高效的举措为企业纾困解难,让营商环境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全省法院聚焦企业急难愁盼,依法依规推进信用修复工作,探索建立信用修复窗口,加快办理流程,今年已及时修复信用66000余件,同比增长超126%,让具备条件的企业、企业家获得“信用重生”,轻装上阵再出发。开展涉企行政争议实质化解专项活动,依法高效公正审理涉企行政案件,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履约践诺,助力法治政府建设,涉企行政案件调撤数量同比上升5.92%。同步开展法官进企业法律服务专项活动,强化以案释法,今年以来已走访企业761家,解决实际问题513个。
全省检察机关结合企业需求创新服务模式,完善12309检察服务中心建设,三级检察机关均设立“企业信访接待室”,提供“一站式”法律咨询服务,优先受理、快速办理涉企信访案件,畅通线索处置渠道。同时持续加强与各级工商联、律协、行业协会等的沟通联系,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收集案件线索。三级院分别成立知识产权检察办公室,向企业、群众提供便捷、高效、一站式知识产权检察服务。
全省公安机关以高效服务激活企业发展动能,全面启动辽宁公安“7110”涉企服务保障工作,开通“967110”警企直通专线,运行“7110”涉企服务平台,系统集成严打涉企犯罪、防范涉企风险、规范涉企执法、优化涉企服务等功能,目前已吸引8.3万家企业注册登录,高效办结诉求4300余件,办结率达99.1%。同时依托89个市、县(区)经济犯罪案件接报案中心畅通涉企举报渠道,已受理涉企立案436起,提供法律咨询8000余次,企业群众满意度持续提升。
省司法厅着力破解企业反映强烈的多头执法、重复检查问题,建立统筹检查机制,实施“扫码入企”、清单管理,整合检查内容,推动多部门联合检查与结果互认。全省各地同步开展涉企行政检查事项“清、并、减”工作,企业负担进一步减轻。
答记者问
省司法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李晓强
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印发以来,省司法厅在解决涉企行政检查随意性大及乱检查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行政检查是行政执法主体履行行政管理职责的重要方式。一段时间以来,企业反映较多的问题集中在检查次数多、迎检负担重、检查随意等方面。2025年以来,省司法厅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通过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实施“扫码入企”、出台制度文件等措施,构建科学、规范、高效的检查体系,切实给行政检查立“规矩”。
在探索推行“综合查一次”方面,针对同一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实施多项检查、不同行政执法部门对同一企业在相近时间段内实施检查的,应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明确市县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指定行业主管部门担任牵头部门,负责明确参与部门、检查内容、检查时间等相关事项。阜新市创新推出“一查多效”的综合模式,建立重点领域、重点问题联合检查机制,2025年,全市19家市直部门涉企检查任务55项,其中联合检查占比70%,开展“综合查一次”联合检查146次。
在推行“扫码入企”方面,我省依托“辽政通”APP和“辽企通”APP开发建设“扫码入企”信息系统,可实时查询企业信息和受检情况,推进执法结果互认与数据共享,压减入企检查次数,规范行政检查行为。目前,大连市已经试点开展“扫码入企”,凡未经扫码要求进企业的,企业有权拒绝检查,截至目前已经有效记录入企行政检查信息3450余条,入企检查次数同比减少26%。下一步,我们将在沈阳、抚顺、辽阳、朝阳同步开展“扫码入企”试点工作,适时在全省全面实施涉企行政检查“扫码入企”。
在优化制度设计方面,聚焦规范涉企检查“做什么”和“谁来做”“怎么做”,制定出台涵盖10个方面52条的《辽宁省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从制度层面厘清涉企行政检查的边界与标准,细化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事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同时,印发《辽宁省行政检查文书(示范文本)》,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使用,进一步细化涉企行政检查工作要求,确保行政检查工作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精准高效。
版权所有:辽宁省司法厅 地址:辽宁省沈阳市崇山东路38号甲 ICP备案许可证:辽ICP备17018890号-1 网站标识码:2100000027
辽公网安备 21010502000417号 | 网站地图 | 温馨提示:显示器分辨率1280×768或以上,IE9.0或以上浏览器为最佳显示效果